自然心理社会协调健康方法的要点是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和人与社会的和谐。但前提条件是必须得到宇宙源中的隐负熵信息。从传统健康方法向自然心理社会协调方法过渡,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必须遵循不定期的要求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在多年的实践过程中,我们总结出了以真求信、知己知彼等七个方面组成的应用程序。虽然健康大法对许多急性病症同样具有显著的疗效,但我们下面给出的应用程序主要是针对各种慢性身心疾病而提现的,急病并不需要这么细致的程序。 | ||||||||||||
第一节 以真求信根据第四章的讨论,一个人要想通过健康大法来预防或治疗疾病,关键是要获得一定数量的宇宙源中的隐负熵流,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树立信心 、制订切实可行的实践计划、并持之以恒地执行计划。 为了以后叙述的方便,也为了通俗化起见,我们把获取隐负熵流的过程叫做练功过程。不过,本书中所说的“练功”与社会上流行的所谓“练气功”具有截然不同的含义,后者主要靠边“意守”、“导引”、“摆姿势”等技巧来获取“气”,而我们练功,是练怎样愉快地生活和工作的功夫,练出为他和社会多作奉献的功夫。这一本质区别我们今后会看得更清楚。 一、接受隐负熵信息如果你身体不舒服(如常见的感冒),找到能传递隐负熵信息的辅导老师或功友,同他交谈一会儿。他可能让你闭上眼睛静坐一会儿(10分钟或半小时),你只要不加怀疑、按要求去做,过一会儿睁开眼睛就会感到病情有所减轻或完全痊愈,身心舒畅,这时就可以了你已经与隐负熵沟通了(如果当时没好,回去再按同样的方式闭目养神一会儿,感冒说不定马上就好)。这个过程叫做隐负熵信息的传递过程,也叫带功过程。对于许多其他更为难治的慢性病,也是按这种方式传递信息。一旦得到了信息,以后只需在生活和工作中顺应自然规律,修养自己的品性,培养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保持一定的闭目养神时间,就有可能治愈绝大多数身心疾病。这是健康大法的基本要点。 二、以理开慧,以真求信如此简单的方法就能治愈绝大多数身心疾病,甚至糖尿病、心脑血管病、癌症?很多人起初都难以相信这种说法。但只要把前面几章介绍的隐负熵治病的原理理会透彻,相信健康大法具有显著功效就不成问题。当然,最有说服力的办法是“实践出真知”,通过自己在练功过程中的生理和心理变化,逐渐获得真实的感受,从而树立坚定的信心,健康大法的教学方针是以理开慧,以真求信,主动实践。任何人只要不带偏见地接受前面提出的隐负熵理论,并积极参加练功实践,很快就能收到治疗效果。 相信隐负熵的存在,是练好健康大法的关键。我们反对“信则有,不信则无”的观点,但主张“信则效果好,不信效果慢或无”。只有相信一件事物,才会对它发生兴趣并经常留心和接触它,与该事物的联系和沟通机会就多,从而越容易弄清事物的本质。用保守的、形而上学的思维模式去排斥新发现的事物,害怕新事物对自己的私利构成威肋,或将信将疑地对待新事物,其结果是效果不好,甚至什么效果也不会产生。“相信是关键”,这是健康大法的基本格言,是进入健康大门的钥匙。 | ||||||||||||
第二节 知己知彼如果你弄懂和接受了健康大法的原理,接下来就要检查一下自己患病的原因何在。根据上一章第二节的讨论,检查应该从自然因素、社会心理因素和医源性因素三方面着手。如果是医源性因素引起的,一般应求助于医生的指导,去掉病因;如果是自然因素引起的,则要适当加强一些营养,保持适当的睡眠和休息时间,不要劳累过度,同时根据天气的变化增减衣服,运动量较少者适当参加些力所能及的运动。根据隐负熵治病的基本原理,不管什么因素引起的疾病,要想借助于隐负熵来治疗,其主要着眼点在于减轻或消除心理社会因素对大脑中枢神经系统的干扰,使大脑保持安宁的状态而不是过度紧张或波动的状态。 导致大脑紧张的心理社会因素可从个人因素和社会因素两个方面来考察。个人因素包括气质、性格、品德、能力等四方面;社会因素包括社会经济条件、社会风气和习惯等,社会因素的影响程度主要取决于个人适应社会环境变化的能力,因此,后面将社会因素与个人因素中的能力因素合并在一起讨论。 一、气质因素的影响“在日常用语中,‘气质’、‘性格’的意思差不多,但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两者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相同之处是,二者都是个性的重要方面,并且都是在一定的生理基础上,受社会实践的影响逐渐形成的。不同之处是,气质更多地受到个体生物组织的制约,主要表现在情绪体验的快慢、强弱、动作的灵敏与迟钝方面;性格则更多地受到社会生活条件的制约,主要表现在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与行为方式方面。气质与性格之间是相互渗透、彼此影响的。” 我们先讨论气质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1、气质的本质与类型关于气质的生理机制,自古以来就受到中外研究者的关注,在历史上曾出现过各种理论与假设,如我国中医名典《内经》中的“阴阳五行说”,古希腊著名医生希波克拉特的“体液说”,日本学者古川竹二的“血型说”等。我们认为,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说”最能反映气质的生理本质。![]() 四种气质类型的心理特征简述如下: (1)胆汁质 表现为心情急躁,神经系统坚强,不怕困难,缺乏自制能力,缺乏持久而系统地进行工作的能力。 (2)多血质 表现为神经坚强,活泼好动,善于交际,但易见异思迁,常作妥协。 (3)粘液质 性情孤僻,表情不形于色,情感稳定,反应迟钝,工作埋头苦干,过于拘谨,墨守成规。 (4)抑郁质 表现为多愁善感,神经系统不稳定,抑制过程强,不善交际,固执而易生气,不能经受长期的紧张工作。实际生活中,多数人往往是几种气质交互存在,以某种气质类型占优势。 2、正确认识气质类型气质是人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对人的心理过程和各种行为都有重要影响。这种影响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问题的关键在于要发挥发质类型中的积极的一面,限制并克服消极的一面。每个人的气质都是先天遗传恙后天教育综合作用的结果。虽然它比较稳固,但还是可以改变的,因为高级神经活动具有可塑性,气质作为高级神经活动的类型也有可变性。为了有效地应用健康大法,每个人都必须通过努力来克服气质消极的一面。 二、性格因素的影响1、性格的本质与类型性格同其他心理现象一样,同属于脑的机能。巴甫洛夫认为,人高级的神经活动类型不仅为气质提供了生理基础,而且对人的性格也发生着重要影响。他指出,性格的生理基础是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特征与在外界影响下获得的暂时神经联系系统的“合金”。 目前,国际上还没有一种通用的性格分类标准,现在应用较广的是按照人际关系分型,同时考虑其他心理品质,把性格分为a、b、c 、d、e五种类型。(5---2)当然,并非每个人的性格都是表中所述的单纯类型,多数人可能是几种类型兼有的混合型。 2、良好性格的培养一般说来,每个人的性格都有好的一面和坏的一面,坏性格将对神经系统产生强烈的干扰作用,在应用健康大法时,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如同气质可以改变一样,性格经过努力也是可以改变的,并且比气质的改变要容易一些,因为性格受后天环境影响较大。 一个人的性格主要受到社会生活条件制约,与世界观、人生观关系密切。一个人有了积极的人生目标和生活信念,就会表现乐观、坦荡、自信等良好的性格特征;如果失去了目标和生活勇气,性格也会变得孤僻、偏狭、自私、傲慢起来。 表5─2 性格分类表
每个人在重新塑造自己的性格时,自我教育是关键因素。自我教育的方法,主要是针对自己性格特征的消极面,制订恰当的改进措施,并督促自己严格执行,古人主张“吾日三省吾身”是很有道理的。以后各节将系统地介绍自我教育的方法。 三、道德品质因素的影响道德品质通常也称作品德或德性,是一定社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在个人思想行动中的表现,是一个人在一系列的道德行为中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特征和倾向。一般说来,道德品质有三个基本特点:①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是密切联系的,离开一定的道德行为就不能构成道德品质。道德品质不仅仅是内在的心理或意识特质,而是道德主理、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的统一。②道德品质是一种自觉意志的行动过程,不是自然形成的一般生活习惯,更不是“兴趣”、“感情”发展的结果。③道德品质是在道德行为整体中表现出来的特定特性和倾向。人的道德品质不是天赋的,它是通过一定的社会生活实践和教育的熏陶,以有个人自觉的锻炼和修养而逐步形成的。 不良的道德品质,如骄傲自满、自私自利、多疑少信、好逸恶劳、毁人自誉多憎少爱、仗势欺人、虚伪贪婪、纪律焕散、不守公德等,都会对人的大脑神经系统产生强烈的干扰。一个人要想获取隐负熵的帮助,必须下决心克服掉自己的不良道德品质,努力培养无私奉献、助人为乐、热爱人民、谦虚谨慎、艰苦朴素等优良道德品质。 四、生活和工作能力的影响气质、性格、品德因素主要通过产生不良情绪来干扰大脑中枢神经系统。此外,产生不良情绪的主要根据源还在于人们从容生活和工作的能力不够。 1、情绪的概念情绪是人类的一种复杂心理过程,是人对于有关客观事物所产生的主观体验。例如,看到美丽的风景就感到愉快和舒畅,遇有不平的事就愤怒。人对于客观事物产生什么样的态度,取决于这一事物是否满足人的需要,因为客观事物对于人的意义也在于它是否符合人的需要。人的需要包括自然(生理)的和社会的两类。生理需要主要包括空所、水、食物、休息、睡眠、安定、配偶等;社会需要主要包括知识、劳动、娱乐、社交、成就等。每个人对于生理和社会的需要是经常不断的、有变化的,所以人的情绪也总不会消失,而且经常随着需要的变化而改变。 2、情绪产生的社会因素对于当今的人来说,大部分人的温饱问题已基本得到解决,引起情绪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社会因素,包括家庭因素、工作单位因素、社会文化背景和道德风尚因素等。 (1)家庭因素 主要包括婚姻破裂,夫妻感情不和,子女教育,就业,婚姻,居住条件,家庭收入,安全感等。 (2)工作单位因素 主要包括超负荷工作(或无事可干),工作节奏单调,不被单位重视所致的孤独感,失业,竞争对手压力,单位上人际关系紧张,工作要求与能力不相适应等。 (3)社会文化背景和道德风尚因素 主要包括社会价值观、社会风气、社会治安、不同行业的职业道德水平等方面。 3、提高自己的生活和工作能力 社会因素将对人的情绪产生很大的影响。事实上,个人因素中的气质、性格、品德等因素也是通过表现不良情绪作用于大脑的,如胆汁质人的自负与傲慢,a型性格人的喜怒无常,自私自利人的心胸狭小等都会引起情绪的剧烈波动。如果个人因素引起的情绪波动与社会因素引起的波动重迭在一起,就会对大脑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强烈的干扰,从而阻碍宇宙源中隐负熵信息的输入。 要消除不良情绪的干扰,有两条途径。一条途径是克服个人气质和性格的消极影响,努力完善自己的品德。另一条途径是想办法提高个人生活和工作的能力,正确处理家庭关系、同事关系,培养自己的专业技能以适应工作的需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不被不良社会风气所左右。同时,工作单位有责任和义务为职工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与和谐的人际环境,减轻单位中的各种因素对职工情绪的影响。当不良情绪产生时,个人也可以暂时采取某些技术性的手段加以处理,如自我暗示、转移注意力等。 | ||||||||||||
第三节 自爱自控一个人要想改变自己的气质、性格,完善品德,克服不良情绪的干扰,必须做到自知、自爱和自控这三点。 一、自知与自爱“自知”就是每个准备应用健康大法的人,对照上节介绍的各种自然、心理、社会因素,检查一下对自己身心健康的影响程度。“人贵有自知自明”,能做到自知是很不容易的,需要时刻自我观察、自我认定、自我判断和自我评价。不能自知的人,很难正视自己的气质、性格、品德、能力方面的某些缺陷,盲目处理人际关系,从事力所不能及的工作,从而导致心理压力和过度疲劳,干扰中枢神经系统而生病。 “自爱”就是接纳自己,重视身体健康,珍惜自己的品德和荣誉。自爱的反面是自暴自弃,消极厌世。李心天、王效道等从自尊、自信、自强等几方面对自爱的内涵进行了详细讨论。自尊就是在生活和工作中,不管自己的能力、地位如何,作为一个社会人应和别人居平等的状态,遇事要表现出“不退缩、不畏具、更不妄自菲薄”的心态,人要有自信心,但自信不是自负,不是骄傲自满,而是不要自卑。自卑会使人发展为“自疚、自责、自罪”,长此以往会干扰神经系统而引发疾病。自强就是通过运动、学习加强自己的身体素质和精神意志,培养出适应自然和社会变化的能力。 每个人的气质、性格、品德、能力等方面都有短处和弱点,也有长处和优点。自爱就是要发挥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勇于承认而不是伪装掩饰短处和弱点,并下决心改变短处。“增进自知,培养自爱,非一朝一夕之功,尽管人随社会阅历而增添生活经验,如果没有明确的意识,自觉地进行修养,自知和自爱也难随岁月的增长而自然养成。” 古人相当重视修养的方法。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周恩来同志对上述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他在1942年《〈团结〉的旨趣》一文中写道:“这是讲个人修养的最好规范。拿现代的语义讲,忠于人,就是忠于团体,忠于阶级,忠于民族,忠于国家,直到忠于人类。信于友,就是信于同类,信于同志。传习,就是勤于所学,勤于研究。一个人的反省功夫,能时时这样,而且做错了就改,不足的就加,那这个人的修养一定成功。” 二、培养自我控制能力人的不良情绪可以由气质、性格、品德、能力方面的欠缺和社会环境因素的干扰所引起,但起决定作用的是个人适应社会生活和工作的能力。培养情绪的自控能力是每个人获取身心健康的关键环节。不良情绪有很多,如焦急、懊悔、抱怨、愤怒、烦恼等。限于篇幅,不可能对每种情绪的控制方法逐一加以讨论,只能介绍一些通用的应对思路。 情绪是由于需要不能得到满足、动机不能实现而产生挫折和心理突引起的。情绪应对有两种基本方式:一种是建设性的反应,如鼓劲、修正目标、升华、补偿等;一种是破坏性的反应,如压抑、幻想、推诿、退缩等。要想应用健康大法,必须掌握建设性的反应方法,常见的有下面八种。 1、鼓劲鼓劲就是在发现目标难以达到时,鼓起勇气、进一步努力去实现。生活中常常会遇到不顺心的事,有些是客观因素制约引起的,有些是主观努力程度不够引起的。遇到挫折不要悲观失望,再努一把力,就能迎来新的局面。 2、调整调整就是重新解释和修正现在的目标。我们干任何事,目标都要订得适当。目标太高,由于自己能力不够,虽然经过努力也难以实现;目标太低,不费气力就能实现,则不容易激发人的内部潜力。一般说来,我们把目标订得略高于目前能力能够实现的水平时,对身心健康益处大。 3、升华升华就是把强烈的情绪波动引导到积极有益的方向上去,化消极因素为积极行为。“化悲痛为力量”就是升华的典型例子。在生活中遇到暂时的挫折,我们不能意志消沉而打退堂鼓,而应该振作起来,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再接再厉,发愤图强,就能克服掉不良情绪的干扰。 4、补偿补偿是指一个人所追求的目标或理想受到主客观条件限制而无法达到时,可高置另一个容易实现的目标来代替原来的目标,或者说以新的需要来代替原来的需要,借以弥补原来目标所造成的挫折或损失。如考不上大学,可以在工作中自学成才;截瘫致辞残的人,可以多发挥大脑和双手的作用,去从事合适的社会职业等。 5、转移转移就是把注意力转到使人感到愉快和自信的事情上去,摆脱刺激源对大脑神经的干扰。心理学认为,导致情绪波动的外在刺激在人的大脑皮层上的作用强度,相对其他刺激更强烈,而且人也易受思维定势的影响,优先激起的思路很容易压倒其他思路。一个人只考虑单一问题,就可能掉进情绪“陷井”而不能自拔。这时转移一下思路,改变一下活动内容,可以有效地克服不良情绪的干扰。 6、暗示暗示就是自己意识地将某种观念暗示给自己,从而对情绪和行为产生影响。自我暗示通常是思维的产物,因而带有意志的特点,其效果是相当明显的。例如,在怒不可遏时,可以自言自语道:“不要发怒,发怒既伤害他人,也使自己神经紧张;推迟15秒钟动怒。”在为某件事忧虑时,可以问自己:“我的忧虑情绪能够改变任何事情吗?可能遇到的最遭糕的事情是什么?这种事情发生的可能性有多大?”事实上,如果推迟几秒钟动怒,怒气就消失大半;意识到自己的忧虑不能改变任何事情,那就能看清忧虑的荒谬之处;如果最糟糕的事情发生的可能性极小,或者即使发生了,你也完全可以承受得住,那又有什么可忧虑的呢?我们很多的忧虑、烦恼都是自找的,是自己吓唬自己,自己同自己过不去。通过积极的自我暗示,就能减轻不良情绪的侵害。 7、宽容如果仔细地检查我们的消极情绪,就会发现,它必是针对某些人或事而发,有时是对环境或他人不满而怨天尤人,有时是对自己不满而自暴自弃。如果别人冤枉了你,使你感到深受伤害,那么应该从对方的立场看问题去宽容他:他也许不是故意想伤害你,可能对你不了解,性格与你不同;对方也是普通人,也会经常犯错误,就像我们自己也常犯错误一样,因此对他人不要要求太高。必须记住,怨恨他人,正如逆风中向他人撒灰土,自己也受尘染。我们还要学会宽容自己。每个人都会由于经验不足、能力不足、机会不当而犯下一些错误,没有必要总是怨恨自己;任何人并非十全十美而总是正确,大家是人而不是神。 8、表达表达就是把胸中的委屈、烦恼、怒气通过某种方式适度释放出来。所谓适度释放,就是要区分场合和讲究方式方法,不能不顾后果地尽情倾泻。例如,可以找一个热心、有见识、对自己比较了解的人谈谈心,把自己心中的苦闷痛痛快快地倾倒出来,然后听听他的劝导,回来后自己再好好想想解决问题的方法。 | ||||||||||||
第四节 乐观处世除了自知、自爱和自控外,要想减少心理社会因素对大脑中枢神经系统的干扰,另一条有效途径是乐观处世,在生活和工作中通过正当途径追求快乐。以微笑而对各种矛盾和挫折。 一、快乐是健康和事业成功的源泉英文中,“疾病”一词意味着一种不快乐的状态,不或失去;安乐。失去了安乐就会产生疾病。只有处于安乐、快乐状态,我们才能获得健康。“我们快乐的时候,可以想得更好,干得更好,感觉得更好,身体也更健康,甚至肉体感觉都变得更灵敏。俄国心理学k,柯克契耶夫试验过人在快乐与不快乐的思维中状况。人在快乐的思维中,视觉、味觉、嗅觉和听觉都更灵敏,触觉也更细微。……精神医学证明:在快乐的时候,我们的胃、肝、心脏和所有的内脏会发挥更有效的作用。几千年前,贤明的老所罗门王有一句格言:‘快乐的心有如一剂良药,破碎的心却吸干骨髓。’” 一个快乐的人,往往能意外地获得事业的成功,几乎每一个人,都愿意和一个快乐的人接近,而愿意躲避那些性格暴躁、怪僻、忧郁的人。快乐的人,无论到达什么地方,总是散播着喜悦和畅快,给周围的人带来愉快和激情。“不论是金钱、房屋、地产,到了快乐的人手里,就不觉得有什么高贵;在快乐的人心目中,只有‘快乐’才是一种比世界上任何事物都伟大的力量,更来得高贵。” 二、快乐的培养要依赖于观念的转变优良的性格和品德、勤奋的工作可以给一个人带来快乐,这是毫无疑问的。但在日常生活中,很大一部分快乐取决于我们的观念或看法。我们对于快乐的普遍看法,有些是本末倒置的。很多人常说:如果我身体好了,就能快乐起来;我的事业成功了,那才能快乐。实际上,只有你先保持快乐,身体才会健康,事业才能更容易成功。快乐并不要等到健康、成功之后。美国前总统阿伯拉罕?林肯曾说:“只要心里想快乐,绝大部分人都能如愿以偿。”美国著名整形外科医生马尔兹说:“除了圣人之外,没有一个要能随时感到百分之百的快乐。正如g?肖伯纳所讽刺的那样,如果我们觉得不幸,可能会永远不幸。但是,我们可以凭借动脑筋和下决心来利用大部分时间想一些愉快的事,应付日常生活中使我们对小的烦恼、挫折、牢骚、不满、懊悔、不安的反应,在很大程度上纯粹出于习惯。” 我们只有在生活中养成快乐的习惯,才能不受外在条件支配而时刻处于愉悦状态。如果等着快乐主动降临,或者偶然发生,或者希望由别人带来,那可能要等很长时间。“任何一天都有好与坏——没有哪一天、哪种环境是百分之百的‘好’。这个世界上和我们的私人生活中,不断出现的各种因素和‘事实’,它们不是体现出一种悲观、抱怨的看法,就是一种乐观、快活的看法,这完全取决于我们选择。”只要我们人生态度积极,在生活中到处都有看到光明的图景,就能除去烦恼而得到快乐。 三、培养积极生活态度的方法积极的人生态度是健康和事业成功的催化剂。要得它,必须从日常生活中的点滴事情做起。每天早晨起床后,我们就要下决心过愉快的一天,不为细小琐事而烦恼;走路时,要抬头挺胸,时常看一看蓝天和白云,看一看路旁的小树或小草,看一看辛勤劳动的人们脸上露出的笑容。在工作岗位上,无论多么困难的工作,都要尽力思考解决的方法,不要轻易退缩;若工作失败了,不要气馁,不要害怕批评,而应该鼓起勇气,总结经验再干。不要故意给人难堪,不要瞧不起家人或同事,多往别人的好处想,努力发现他人的长处并真心向他人学习。对人多说“请”、“谢谢“、“不必客气”,多向别人微笑,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别人。 我们要在生活和工作中确定合适的目标。积极而稳妥的目标有助于培养人的积极心态,忘却烦恼,勇往直前。目标使人期待,只要开始行动,你就会感到快乐。“你将会发现,这个目标为你带来如涟漪一般的阵阵快乐,并使你进入新的生活模式,你会得到新的经验,遇到新的朋友,甚至一些中途目标也令人满足。” | ||||||||||||
第五节 以善求乐个人在追求快乐时,不能以贪婪、自私和放纵为手段,而应该通过自己的正当言行,在生活和工作中以善求乐。 一、善恶的评价标准恩格斯说:“善恶观念从一个民族到另一个民簇、从一个时代到另一个时代变更得这样历害,以致它们常常是相互直接矛盾的。”罗国杰、宋希仁等指出:“尽管善恶观念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但是善和恶的概念仍然是可以从普遍的意义上加以规定的。在伦理学中,一般来说,善就是在人和人的关系中表现出来的对他人、对社会有价值的行为,恶就是对他人、对社会有害的、产生负价值的行为。”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凡是符合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原则和‘五爱’(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社会公德的行为,就是善的;而一切从利己主义、个人主义、自私自利、损公肥私的贪欲出发的行为,则是恶的。” 每个人只有以善求乐,才能得到持久的乐,成为高尚的人、真正的人。下面重点从热爱生活、热爱人民(他人)和热爱劳动三方面具体谈谈“以善求乐”的要点。 二、热爱生活得快乐快乐不在别处,就在当前的生活中,炒好菜、做好饭、照看好小孩或老人的快乐;听音乐、下棋、打牌、看电视电影是快乐;钓鱼、散步、跑步、打球是快乐;从读书、看报中获得知识和领悟是更大的快乐。一句话,只要我们以积极的心态看待生活、热爱生活,同时不要影响他人的正常生活,就是善的行为,就能得快乐。 三、热爱他人得快乐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除了在个人生活中自得其乐外,更持久的乐来源于良好的人际关系。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核心是热爱他人,具体体现在理解人、尊重人、关心人这三方面。 1、理解人理解人就是要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设身处地地替他人着想。对方也许不小心触犯了你,使你感到委屈或愤怒;他的气质、性格令你感到难以相处;他的工作能力不够而把某件事干糟了等。这时我们最好不要埋怨、嘲笑、忌恨他,而应该想一想:对方也是一个普通的人,难免会有失误的地方或某些缺陷,就像我们自己的许多表现也不尽如人意一样。理解人就是要多往别的好处想,善于发现对方的长处,并真诚地赞美、中介赞美等。理解人也就是要相信人,要相信大多数人都是通情达理的,他们都愿意把事情干好,都愿意在力所能及的条件下帮助你。 2、尊重人尊重人就是要尊重对方的志向、爱好和行为习惯,不要把自己的好恶强加于人。待人接物要讲究礼貌。不要把自己的挫折和恼怒倾泄于他人。我们往往对他人友善,而对家人却显得不耐烦,蛮横无礼,因此必须学会尊重家人,把父母、妻子、丈夫以及孩子都视作朋友,尊重他们的人格、劳动、感谢他们对自己的关以和点滴帮助。 3、关心人关心人就是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主动关心他人的喜怒哀乐、衣食住行。他人有困难时,尽力帮助他。这是一个激烈竞争的世界,人们往往只想到自己的需要,而压制或不理睬别人的需要。尽力摆脱这种情况,多替别人想一些。很多人看起来很不快乐,或充满了敌意,只要你帮助了他们,你将会对他们产生的感激和欣尝情绪感到惊讶。当你有所付出,而不想得到什么时,你将会感到十分欣慰,感到无比的快乐。 四、热爱劳动得快乐劳动是人们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有目的的活动。人们在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活动中,同时也改造着自身。从根本上看,劳动是区分人与动物的标志。劳动有两种基本方式: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生活实践表明,劳动是获取人生快乐的永恒源泉。李心天、王效道等就劳动对人的多方面的积极作用进行了讨论。劳动实践可以保持和现实的联系,良好的人际关系要在劳动过程中通过交往、了解、互助来实现,真正的友谊也是通过共同劳动来建立的。劳动可以使人摆脱过分关注自己和消除不必要的忧虑。专心致志的劳动,可以使生活丰富而充实,不致过分的关注自己而发展为“自我中心”,把本来属于正常的现象,视为反常或病态,给自己增添烦恼。劳动可以使人认识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只有认识到自己的社会存在价值,生活才会有意义,才会感到幸福。劳动实践可以使个体认识自己的能力,而且可以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能力,逐步取得更大的成就。 通过劳动而使事业获得成功所带来的快乐,是典型的以善求乐的快乐,是最大的快乐! | ||||||||||||
第六节 顺应自然在应用健康大法时,顺应自然是最重要的准则之一,从练功方法上讲,自然主要包括舒适安泰和动静结合两层含义。一、舒适安泰自然就是自然而然,自由自在,慈祥愉快,舒适安泰。自然,就是不强为,不妄为,量力而行,尽力而为,讲究工作方法,采取正确的手段,因势利导,有效斗争。人们的行为只有符合自然的和社会的客观规律时,才会有自由,才会有善果。正如恩格斯所说:“自由不在于幻想中摆脱自然规律而独立,而在于认识这些规律,从而能够有计划地使自然规律为一定的目的服务。”健康大法要求自然练,即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练,不拘形式,不调息,不调形,不意守,不导引,不强求入静和感觉,不追求特异功能。对待练功中产生的幻觉和其他现象,要泰然处之,去留无意,乐观耐心等待,任凭自然调节。此外,衣食住行要和于术数(采用正确的养生法),讲究卫生,劳逸适度等。总之,要“以自然之道养吾自然之身”(北宋欧阳修语)。 二、动静结合健康大法分动功和静功两种基本形式。前面介绍的各节内容都是为练好动功服务的,健康大法应当不拘形式,顺乎自然,就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随动随静地练。无论你在做什么,只要意识到练功,并处于“面带笑意,心平气和,乐观充实,以善求乐”,即“乐”的状态,就是练功。以“乐”的状态,进行学习、工作、锻炼、娱乐等活动,就是练“动功”;在休息、睡觉、养病时,以“乐”的状态闭目养神(自然地坐卧站均可),就是练静功。简单地讲,以乐求善,就是练功。在生活中练功,在练功中生活,人生即练功。练功与生活相结合,动与静相结合,练与养相结合,生命不息,练功不止。 | ||||||||||||
第七节 持之以恒实践表明,在应用健康大法时,一部分人开始时效果明显,而过了一段时间则没有多少疗效;另一部分人很长时间(如一个月)没有明显效果,而再过一段时间后,效果明显而持久。不管效果是快还是慢,我们都要有长期努力、坚持不懈的思想准备。健康大法本质上是一种做人的学问和功夫,是自我建设、自我完善、自养其生、自得其乐的生活方式,其主要目的在于追求“社会进步、大家同乐”,而治病则是捎带的。懂得了怎样生活、怎样自我发展和完善,病也就随之消失了。每个想应用健康大法的人,一开始就应该有这种心理准备。 一、21天再作判断如果你在练功过程中,看不到明显好转的变化,也不要灰心丧气。你应该坚持下去,并至少在21天内不作判断。一种良好的心理意象或生活方式(习惯)的形成,一般需要21天的期限。一个真正想戒烟,最初的21天是极为重要的。“外科整形之后,每位患者平均约需21天来适应新面容。手臂或腿截去之后,‘幻肢感’也会持续21天。人们迁入新居后,也要过三个星期,才会觉得它是个‘家’。诸如此类的现象说明,旧的心理意象消失、新的心理意象形成,21天是最短的期限。” 应当承认,我们不可能在三星期内创造奇迹。建立一种良好的生活方式,也许要努力一辈子才能完成。但是,你在三星期内能够体验到某种发现改善——有时候这种改善是戏剧性的,你会发现许多重病不知不觉地消失,你会发现生活中到处都是光明。 二、制订计划,走向成功一旦决心采用健康大法,那就要在心目中树立必然成功的信心,把自己对健康的期待,灌输到你的大脑皮层中去,形成强烈的自觉意识。在你循序渐进地按照前面各节所讲的要求去做时,自我训练就开始了。健康大法要求经常与具有相同目标的人交流,了解别人取得健康的经验和体会。在此基础上,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自己的努力程度。 疾病是自己养成的习惯所致,健康也同样如此。在家庭、工作单位、邻里之间或任何其他场合,你都应显示出自己是身心健康者。在自己获得成功时,不要忘了向他人伸出友谊之手,怀着大家共同健康的良好心愿,你的身心健康会来得更快,保持得更为持久。人的气质、性格、品德等都因遗传或其他后天因素而决定,过去了的事情我们是无法改变的,然而从现在开始的一切,则取决于自己的选择。“学习积极的思维方法,让自己的人生更健康,更洋溢乐趣,更富于价值。培养这样的思考能力,即使从今天开始也不算晚。” | ||||||||||||
小 结1、应用健康大法的前提条件是必须接受辅导老师传递的隐负熵信息。从形式上看,这种信息只需听老师讲几分钟话就可以得到;从实质上看,这种信息必须靠坚定的信心才能获得。因此,每个人必须掌握健康大法的一整套原理,并努力在实践中检验这些原理的正确性。 2、应用健康大法的根本着眼点,在于消除各种心理社会因素对大脑中枢神经系统的过分干扰,保持大脑的安宁与祥和的状态。因此,每个人都应该敢于正视自己的气质、性格、品德和能力等方面的缺陷,做到“自知自明”,在自爱(包括自尊、自信和自强)的基础上,努力克服这些缺陷,在生活和工作实践中逐步提高自己各方面的修养水平。同时,还要掌握一些控制消极情绪的基本方法,包括鼓劲、调整、升华、补偿、转移、暗示,宽容和表达等。 3、为了减少心理社会因素对大脑中枢神经的干扰,在生活和工作中保持乐观心态,通过善斩言行去追求快乐是极为重要的。每个人要热爱当下的生活,时刻不忘理解他人、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并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去取得事业上的成功。 4、用健康大法时,由于每个人的自身条件不同,效果有快有慢。不管效果如何,都应坚持21天以后再作判断。疾病是自己养成的不良习惯所致,健康也要靠培养良好的习惯才能获得。因此,每个人必须通过不懈的努力,从今天开始,重新塑造自我,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身心健康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