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历(下)

人民空军和模拟仿真计算机事业

编写者: 辛仲勤

五、‘人民空军’

1951年

1950夏,从四川大学航空工程系毕业后,正好是'抗美援朝'开始,航空系全班都参加了‘人民空军’,先到空军航校学习苏式机型资料,航校毕业后,分配到各部队飞机场工作。

1951年,我在长春机场任飞机内场修理'技师',1952年继任特设修理‘机械长’。
1954年魁芬转业留影
(点击放大)

1953年奉调到北京中央军委空军工程部修理处任‘参谋’。

1954年,部队精简女同志。我未婚妻子秦魁芬转业到北京地质学院(现名‘中国地质大学’)工作。1957年我30岁,已经离开部队,我们才结婚。
 
 

六、终身事业是开发国产模拟计算机

1958年,我辗转到了‘北京市第一无线电制造厂’,终于来到了我大学时期就喜爱的行业。

这是刚由私营合作社改制建立的第一个市属国营企业,不久改名"北京无线电一厂",我参与了收音机和电视图像信号发生器的研制工作。

1960年工厂和清华大学协作,研制小型模拟计算机,清华大学胡道元老师等来厂指导,工厂任命我为产品的主设计师,这就开始了我的‘模拟仿真计算机’事业,成就了我的一生。

1962年,协作产品经改进设计,工厂的第一个模拟计算机产品──DMJ-16型小型模拟计算机定型投产。模拟计算机是当时受国外封锁、而国防科研上急需的产品。
1966年国庆节北京市的献礼彩车
车上是DMJ-3机的实物模型
(点击放大照片)

1965年,在上级支持下,我参考大量国外书籍、论文和产品广告,全部采用最新国产材料,自主设计研制成功DMJ-3型中型模拟计算机。工厂生产的第一台产品,就参加了1966年在日本大阪举办的中国建设成就展览会。

‘文化大革命’,新品开发受影响。这时工厂改名为'北京计算机一厂',由于国防科研需要,工厂一直坚持生产,DMJ-3机就这样连续生产了20年,并配合用户开发了专用仿真训练器等多项设备,满足国防科研的需要。

1969年底,我与陕西某研究所签订了研制HMJ—200型大型混合模拟计算机的合同,计划投入资金300万、三年完成。我拟定总体方案后,1073年,受到政治干扰,被迫退出该项工作。后来,调到上级机关‘联合厂’任党委参谋一年。

1974年秋,为满足DMJ-3机用户的急需,扩大DMJ-3机的运算能力。采用数字集成电路开发了全电子化的电子变系数器机柜,当年投入批量生产,交付用户使用。

1980年,
(点击放大照片)
我主持设计的DMJ-330中型混合模拟计算机。是集成电路化、功能先进的产品。其第二套产品的用户,用于某型战机的开发任务中,取得成果。并为我申请奖励。因此,我得到了198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国家六五规划中,‘北京计算机一厂’是国家定点、国家重点投资改造的专业厂。

1987年,公派我赴美考察,
1987年出访世界领先的模拟机厂家-美国EAI公司
(点击放大照片)
回来后,由于国际形势变化,国外封锁放松,我的新品打算搁浅。我也到了六十岁。之后,在北京市任高级职称评审工作和国防科工委有关专业发展史的编辑工作。

我是共产党员,技术职称是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995年(68岁)退休。

儿女和我是同行,现在是IT行业。我现住在北京。儿子侨居美国硅谷。我的老年生活很快乐,是个老网迷,有时在网上写写文章。
 


【附】《北京国防科学技术志》2004年05月27日

──第五章 国防电子技术──五、计算机  
(摘录“模拟电子计算机”一节)

模拟电子计算机 1959年,清华大学研制的“555”型电子模拟计算机在中国自动化学会第一届模拟技术专业会议上展示并受到好评。1960年5月1日前,北京无线电制造厂(后改名北京计算机一厂)完成样机,定名为“五一型”,并在北京市成就展览会上展出。

1962年,北京无线电制造厂自行研制出DMJ-16A小型模拟计算机。该机为6阶台式模拟机,采用电子管参数补偿式放大器。1963年,改进为DMJ-16B型模拟计算机,并参加了莱比锡国际博览会展出。

1965年12月,北京无线电制造厂自行研制成功DMJ-3型20阶中型模拟计算机。该机采用自稳零点式放大器,可解不高于20阶的线性或非线性微分方程。1966年,该机参加了在日本大阪举办的中国建设成就展览会。

1970年至1975年4月,北京计算机一厂研制成功HMJ—200混合模拟计算机。该机是引入数字技术100伏制大型全晶体管混合模拟计算机,可解80阶微分方程,标志着中国模拟计算机进入了第二代。

1976年初至1980年9月,北京计算机一厂辛仲勤等研制成功DMJ-330中型混合模拟计算机。这是采用中小规模数字集成电路和线性集成电路的中型10伏基准电平混合模拟计算机。可用于求解不高于24阶的微分方程或完成由同类型方程描述的仿真任务。

1981年,北京计算机一厂研制出DMJ-310小型混合模拟计算机。该机采用数字集成电路和线性集成电路及新型10伏制集成电路运算放大器,整机最快运算时间为1毫秒。可用于求解4阶、8阶或12阶线性和非线性微分方程,标志着中国模拟计算机进入第三代。

摘自《北京国防科学技术志》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