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罨画居士'四川简称蜀,四川有个小城市古名“蜀州”,蜀州现名“崇州”市,直属成都市管辖。历史上蜀州两字多出现在唐宋诗词中,现在崇州两字的出现,多半是因为那里有个文化旅游胜地,始建于唐代的“罨画池公园”。 笔者署名“罨画溪人”是有道理的。我1927年出生在崇州,家住大东街路南、正对小北街路口,打开所住房屋后面的小门就是在罨画池公园内,是池塘北岸。当时大东街南侧、上南街东侧许多人家的后门都通向公园内。 我八、九岁以前的幼年,是整天跟着非常疼爱我爷爷过日子,四川的茶馆是许多老年人欢度晚年的地方,爷爷经常在公园内假山北面的水榭里喝茶,有时是在公园的湖心亭上喝茶,湖心亭有个拱桥通向湖的南岸,岸上又正对一个高亭。所以我儿时的欢乐、跑、跳,全在罨画池的假山和这个拱桥上,在假山内捉迷藏,从湖心亭上狂跑下来通过拱桥冲上岸边的高亭,我多欢乐幸福的童年啊! 我爱家乡、我爱崇州,我给儿子就取单名一个“崇”字。他现在美国硅谷工作生活,我现在家住北京,也常到儿子处生活。耄老之年,儿时的欢乐,时常魂牵梦绕涌在心中。我的生活中,再也找不到茶馆,但我有电脑上网,经常搜寻“罨画池”的信息。 我这一生,从念四书的童年,到计算机'权威'(许多人曾经这样叫过我),现在我家庭算是电脑世家。我是个开发新品的工程师,人们说开发新品要有灵感,如果说我也有一些灵感,灵感从哪来的,想来想去,那是我幼年沾了太多的罨画池的灵气,我是‘罨画池的人',故我取网上别名为‘罨画居士’。 我常常想起我儿时的罨画池,我是崇州兴办第一所高级中学时第一班的学生。那时我们还学会了做诗填词,那时我写过一首词,初学习作,格律不工,但它是记录了我当时心中的真实感情和当时的罨画池风光。
上世纪三十年代的罨画池我幼时的罨画池塘,池水青绿,处处是荷花,水面满是浮萍,浮萍下有时隐时现的红色鲤鱼,夏日夜晚群蛙轰鸣的声音,每日傍晚鸦群归巢的噪叫声,对我印象太深刻了。湖心亭周围的古树枝繁叶茂,可是顶上的树枝都是光秃秃的,那是千百只乌鸦每晚栖息的地方。这种景色,在今天的世界里,恐怕很难再现了吧。 那时代的崇庆州,离现代生活太远了,没有电,用的是油灯(菜籽油和灯芯草),洗衣用的是皂角和油梙子(天然植物),女孩子染指甲用指甲花,女人头上抹的是桂花油或鸡油。这生活和几百年前陆通判的时代差不太多吧! 那时罨画池塘的东西北三面住家的洗衣、洗菜、刷锅的生活用废水,都是排入池塘中,养肥了满池青蛙和活鱼,还有野鸟和乌鸦。夏荷冬梅、春兰秋菊。这些景色不正是陆游诗中常见的吗? 如果能改善环境,清除污染。恢复原生态景观,重现古池风貌,还是可能的。 在池塘西北角有一条清澈的小溪流水,灌入池中,这就是'罨画溪',小溪上仅有一块石板的小桥。那是西江水流入西湖塘,再从西湖塘通过地沟小溪来到罨画池,再经文庙东去。 现在有种宣传说罨画池是四川的'苏州园林',不对。苏州园林与罨画池的文化价值不同。如果把罨画池建设得像苏州园林,就是罪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