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剧经典剧目

漫谈《情探》和《变脸》

作者 罨画居士       回主页

百年前,四川名儒赵熙(1867-1948),字尧生。为晚清翰林院国史编修。赵熙的诗词、书法、绘画,均为一时之冠,墨迹至今遍刻蜀中名胜古迹间。他编写的川剧《情探》,素为四川民众所喜爱,誉满梨园,因其对人物性格和心态变化有精致独到的描述,情真意切,哀婉伤怀,且文词清丽、雅俗共赏,在曲学界、文学界备受推崇,实堪称川剧剧作的绝唱。

抗日时期,人皆知中国只有一个半书法家。一个就是支持抗日的赵熙,而汉奸郑孝胥,就只能算半个吧。

上世纪中期,代表四川深厚文化的川剧,在老革命家的关怀下,曾经发展很好,最近发现当年‘巴金谈川剧的一封信’值得大家一读。

50年代,文化部戏曲改进局局长田汉根据元曲《焚香记》的故事内容,专门为越剧创作越剧《情探》以后,现在越剧《情探》,已是越剧经典老戏,誉满全国,长演不衰。当年巴老推崇的川剧《情探》,好像没人会唱了。现在,驰名国内外、人人皆知的川剧,只有其杂耍技巧“变脸”而已。

1999年,我暂住在新加坡,那里的人们主要是说英语或说福建话的。一天在淡滨尼商厦闲逛时,碰上在促销商品的小舞台上有个来自四川,号称‘川剧大师’的演员在义务演出‘变脸’,摇头摔袖真快,一气变了二十多张脸,真精彩,围观的游人都热烈鼓掌,唯独我这个老四川总觉得脸上发烧,这是川剧大师,出国演出,走向世界吗?这不过是技巧熟练的杂耍而已。川菜世界有名,人皆喜其麻辣,多放花椒辣椒就是川菜名厨吗?

我在网上查找川剧《情探》有好几年了。最近,才在网上发现有热心人上贴了川剧《情探》的剧本和录音,演唱者是两位年老的艺术家,声情并茂,宝刀不老,并还有川剧大师杨友鹤的唱段,精彩极了。高兴之余,特予拿来汇总编辑存于本栏,以飨同好。并加用网页技术,以便爱好者可以看词学唱,重复聆听。

在《情探》演出中,特别是焦桂英配合最后一句台词的变脸,仅仅只变一张脸,锦上添花,精彩极了,这才是川剧艺术。

川剧是以唱词典雅,幽默,舞姿流畅,表演很吃功夫的剧种。配合剧情,吸收一些杂耍技巧,是为了增强表演效果。

在川剧中应用变脸技巧的好剧目很多,西厢记张生‘生病’一折,出场的变脸,也是增强表演效果。

在全本白蛇传中青儿的变脸,更使川剧的白蛇传成为不同于其它剧种、胜过其它剧种的代表作,在‘水漫金山’那段更能运用许多技巧功夫,烘托剧情。

“变脸”表演应该并入“杂技魔术”专场,根本不懂川剧的艺人也能学成为“变脸大师”。但请不要假冒称为“川剧大师”了。

罨画居士 2007.03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