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是气文化坎坷八十年,始体认到自己的人生与‘气’处处相关。但到底什么是气呢? 我在少年时期也读过一些老庄典籍,茫然不懂,只零星记得几句而已。退休后,在信息爆满的信息海洋里。想深入探索一番。也不得要领。偶读著名科学家杨振宁教授的一篇演讲文献⑴中指出的“‘忠’、‘孝’、‘信’、‘义"、‘福’、‘禄’、‘寿’、‘气’、‘韵’”的几个字,才悟到这些在华人世界里很平常的字,都是西方文化圈里人们很难理解的东西,在西方文献中这个‘气’字只能翻译为汉语拼音‘Qi’。 中国的文学、理学、医学、哲学,美学、建筑学,琴、棋、书、画,无不讲求‘气’的体验和重要性,这只是圣贤、智者、学者、大师们的专利吗?当然不是,这种‘气’的体验是全民族的。所以“中国文化是气文化”,是中外学者都一致的看法。我想就从普通老百姓中找找‘气’说法。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气’字太平常了。“你的气色真好”,“这人的气质不错”,这是老百姓常说的话,如果有谁听不懂,那必定是外国文化圈的人。这说明在平常老百姓眼里,‘气’不但有色,还有‘品质’。 那么‘气’到底是什么?再看看老百姓的理解吧! 中国古代哲人认为气为万物之源,一气化生万物。论述‘气’的文章专著,浩如烟海,是专家学者的各种高见。我也似乎明白,但要我给大家(普通老百姓)讲讲,我讲不了。但老百姓都知道万物都有‘气’。 气色与气质‘气’有色吗?现时常见的名词‘红色经典’、‘黄色书刊’、‘绿色奥运’、‘白色恐怖’、‘黑色幽默’,人人都懂吧!这不都是指这些客观事物的‘气色’吗? 先哲说‘气生万物’。老百姓认为万物都有‘气’,这并不矛盾吧。“泰山雄、衡山秀、华山险,恒山奇,嵩山奥”,就是说五大名山各有不同的‘气质’,对吗。 试说人的‘气’万物都有‘气’,作为万物之灵的人,当然应有高质量的‘气’。一个‘人’的‘气’,就充斥在这个人的所有行动言论和作品中。 前面所说文、理、医、哲,琴、棋、书、画,各有专精的名家,都是该专长的“气功大师”。从这个意义上说,人人都在练气功。 ‘气’、充斥在每个人的所有行动、言论和作品中。哲人、名人、艺人、工匠、厨师,他的言行、作品,不都是自己倾心修炼出来的吗? 所以我给‘气’的定义是“客观事物本身所具有全部信息总和的表现。” 我的青年时期是军阀混战,日寇入侵,国家危亡的时代。1945年毛泽东的一阕‘沁园春-雪’,在当时的报纸上发表,这篇110几个字的作品,就充满毛泽东伟大人物的‘气’,当时有许多人就是从这里知道毛泽东,感到有了毛泽东,中国就有希望了。 先说‘气’字大师们都知道在中国古代‘气’字写作‘炁’。还是我们的祖先真聪明,用了个‘无’字。所以现代科学元素表中也找不到它。这就是中国‘气’文化所说的‘气’。因为‘气’是“客观事物本身所具有全部信息总和的表现。在普通老百姓眼里,‘金、银、铜、铁、锡’也各有‘气’,‘穿金戴银’是富贵之气,‘铜头铁臂’是刚强之气。 既然‘气’是客观的存在,就有真假之别,有‘真气’就有‘假气’。‘假气’就不用说了,我们只讨论‘真气’。但这真正的气,还应有正邪之分,有‘正气’就有‘邪气’,‘正气’、‘邪气’都是气,所以老百姓常说‘邪不压正’。 【附注】
|